首页 > 太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浏览
索引号: 003174102/202210-00006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太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其他  交通、工业、信息化  
政策咨询机关: 太和县经信局经济运行股 政策咨询电话: 0558-8622601
标题: 中共太和县委 太和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信息来源: 县经信局 有效性: 有效
成文日期: 2022-10-10 发布日期: 2022-10-10
中共太和县委 太和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0-10 15:00 浏览次数:1603 字体:[ ]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现将《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太和县委                                    

                                                                                                                                                                                              太和县人民政府                                 

                                                                                                                                                                                            2022年9月 30日                             

  


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实施方案

 

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阜发〔2022〕8号),结合太和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到“十四五”末,全县制造业营业收入和产值实现倍增,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加快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每年力争完成百亿工业投资,积极培育绿色新能源、现代医药2个五百亿级产业,发艺文化、工业滤布2个百亿级产业,力争实现百亿级企业突破,制造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市先进行列。

——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到“十四五”末,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5%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更加完善。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全面推广,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增长10%以上。制造业利润率提升到6%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每年下降3.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龙头+配套”,实施重点产业壮大行动

1.现代医药产业。依托阜阳(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华源医药现代物流园,发挥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承接长三角现代医药产业转移,加强合作,深度参与现代医药科研成果生产力转化,全力创建中印国际医药合作试验区,重点发展化学药、原料药、现代中药、保健品等产业,培育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推动太和中国医药之都建设。到2025年,现代医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力争突破600亿元。

(1)化学药。依托贝克制药、德信佳医药、拜善晟等企业立足中印国际医药产业合作试验区、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药品上市持有人基地等平台,推进医药产业发展,按照国际药品标准,研制化学药及其高端制剂,支持化学药新药及新型药用辅料研发和应用,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的化学药物,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四环科宝、硕佰制药、北京桦冠、德诺医药等企业,加快建设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大对重大疾病、多发性疾病和儿童用药等领域的药物集成研发力度,加快抗乙肝病毒、艾滋病、结核病、肿瘤等仿制药以及抗病毒、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化学药的创新研发、临床试验与产业化生产一体化步伐,争创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

(2)现代中药。依托悦康天然制药、弘腾药业、致鑫中药饮片、海神寿春药业、益豪药业、利民中药材等企业,发挥中药材贸易集散地和药材产地优势,加快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扩大桔梗、薄荷、药菊、牡丹等中药材种植规模,开发中药提取物及制剂、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片剂等多元产品,打造现代中药产品知名品牌。

(3)保健品。依托金源药业、百盛药业、康宁祥药业、哈博药业、福记坊药业、明泰生物技术等企业,立足现有医药保健、物流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向保健食品产业转型,延伸保健品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保健产品的便捷化、专一化、品牌化、规范化,构建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为主体、以医疗保健服务为补充的保健品及医疗健康产业体系。

(4)医疗器械。依托锦海医疗、徽科生物、鼎晶生物等企业,主攻消毒灭菌设备、外科手术器械、检测试剂盒等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开发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微创医疗器材、个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医疗检测康复产品、医美行业医疗器械等新型医疗器械,建设具有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产业。

(5)生物技术药。依托硒瑞恩、高安生物等企业,重点研制重大传染病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以及各类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药物,深入推进高灵敏免疫分析、食品安全、转基因生物检测等试剂研发,培育高端生物制药产业,构建完整的生物技术药品产业链。

2.绿色新能源产业。以太和县(肖口)绿色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大华能源、超威环保、天畅金属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支撑,顺应一体化发展趋势,推进天硕金属材料、瓶安新能源、锂晟新能源、德乾新能源、凯铂环保科技等项目建设,主动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以有色金属为主导的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绿色环保产业、铅蓄电池及新能源电池产业、电动车及新能汽车产业为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招引新能源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新能源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绿色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力争突破600亿元。

(1)再生金属及塑料。立足再生资源基础,抢抓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机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再生铅产业链的同时,适当适量发展再生铜、再生铝的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产业,积极推进再生铜、铝等有色金属及锡、锑等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完善再生金属及塑料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2)新能源电池。依托绿色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总体布局,加快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铅蓄电池资源化回收利用产业链、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体系等项目建设,加快锂元素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积极配套三元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电解液及六氟磷酸锂、隔膜及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发展,壮大夯实优势企业,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3)新能源汽车。立足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引进核心零部件项目,加快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驱动系统及其他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引进核心零部件项目和产业链相关项目,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落地发展。

3.发艺文化产业。以马集发艺特色小镇为平台,围绕原料、发制品、加工、商贸四大环节,培育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发艺文化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依托富泰发制品、金瑞祥发制品、康盛发制品等龙头企业,推动发制品加工业生产研发一体化发展,加强发艺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利用。积极与国际大品牌合作,引进其先进的技术工艺,生产高端发套、发块、配件等假发全系列产品。着力推动3D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在发艺制造中的应用,促进发艺供给端智能制造平台建设。以太和发艺文化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研发孵化、品牌销售、发艺体验、文化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动集“产、游、文、居”于一体的发艺特色小镇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世界级发艺文化产业基地。依托发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线上线下贸易发展。

4.工业滤布产业。立足省级筛网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依托太平洋特种网业、屹翔滤材、昊华环保等龙头企业,推进优之美环保科技、博浩滤材、久元化工滤材、浩瀚网业等项目建设,打造工业滤布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工业滤布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依托重点企业和项目推进安徽省太和县筛网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聚酯网、金属网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推进筛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无纺滤布、水刺无纺布、单丝滤布、除尘布袋等产品,培育高质量高竞争力的滤布生产企业,促进产品提质增量。

5.其他产业。在倪邱、坟台等乡镇发展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业;在五星、高庙等乡镇发展林木产品加工业;在李兴、宫集等乡镇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在皮条孙等乡镇规划建设绳网加工园,推动绳网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行业竞争力;在税镇等乡镇推进建设建材产业园,发展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在赵集等乡镇规划建设临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船舶制造、船舶配套等产业。

(二)坚持“培育+引进”,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

1.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引导和激励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培育深耕细分市场、具有行业领军地位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每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20家,“十四五”期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深入实施“13581”龙头培育工程,坚持目标激励、分级培育、一企一策,集中优势资源,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企业发展上台阶。到“十四五”末,力争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每年签约引进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0个。

3.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加强贝克、超威等企业上市培育指导,建立后备上市企业库,实行一企一策、专人负责、全程服务,推动一批企业嫁接重组、转型升级、资本运作,为打造阜阳上市板块贡献太和力量。

(三)坚持“发展+质效”,实施提质增效行动

1.“集约+循环”推动绿色化转型。聚焦“双碳”目标,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实施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到“十四五”末,争创国家级绿色产品3个、绿色工厂1家、绿色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

2.“制造+服务”推动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柔性定制、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围绕制造业企业需求,引进检验、维护、科技服务、创业孵化等服务型企业,营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园区生态。实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构建“设计+研发+用户体验”的创新设计体系。到“十四五”末,争创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

3.“品质+品牌”推动质量品牌提升。指导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到“十四五”末,争创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家。积极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支持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省、市、县政府质量奖和省“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到“十四五”末,培育省级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示范企业5家;培育“皖美品牌”示范企业2家,推荐评选市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1个、评选县政府质量奖企业6家、县政府质量奖提名奖4家;培育省级、市级工业精品3个、15个。

(四)坚持“科创+产业”,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

1.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平台。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探索建立“科创飞地”,以长三角研发、太和孵化转化产业化为导向,鼓励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科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深入对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创新源头,推动科技成果在太和落地转化。到“十四五”末,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2.推进产业关键技术攻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采用“平台+项目”“平台+产业基金”“研究院+项目”等模式,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提升技术工艺水平。迭代完善科技攻关清单,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军令状”等方式,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和前瞻项目,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3.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参与推进阜阳创新馆和科技大市场建设,大力实施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工程,发挥省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发展推广“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力争培育“三首”产品1个。

4.加快创新人才培养集聚。贯彻落实“阜阳市促进企业人才建设20条”,用足用好“太和优才卡”,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依托国内外顶尖高校举办领军型企业家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学习考察。

(五)坚持“平台+项目”,实施园区提升行动

1.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实施“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经济运行调度、产业项目服务、产业链培育和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六大提升行动,坚持差异化布局、协同化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产业生态。开发区集聚发展现代医药产业;肖口园区集聚发展再生铅综合利用等绿色新能源产业;城关园区集聚发展工业滤布产业;马集园区集聚发展发艺文化产业。

2.提升园区功能。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供给和项目投资承载能力,持续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配套设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深入推进“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加强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土地集约节约水平。打通高速引线、提升中心轴线、环通园区路网,实现区域交通顺利畅通、提质升级。

3.推进园区改革建设。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积极配合完善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实现管理、规划、政策、招商、基础设施建设“五个统一”。大力推行“标准地”改革,建立熟地、标房储备制度和新增项目投资、建设、能耗、环保等控制性指标体系。坚持“亩均论英雄”,推动县经济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位于全省前列。积极参与苏州与阜阳结对帮扶,推进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六)坚持“数字+制造”,实施数字赋能行动

1.推动制造业“四化”改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引导和推动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规上企业技改全覆盖。梳理谋划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撑和带动投资增长。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到“十四五”末,争创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个以上、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以上。

2.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支持面向现代医药、绿色新能源、发艺文化、工业滤布等行业建设1-2个行业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每年力争培育“皖企登云”企业50家。加强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建设,推动1家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

3.推广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积极开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探索与推广,支持企业开展内网改造,每年培育1个左右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标识解析应用、新模式示范应用、优秀解决方案。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体验中心、推广中心,以实景或虚拟方式展示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在全县普及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结合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进全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工作。充分发挥产业链“双招双引”小分队和行业商协会作用,大力招引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

(二)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落实好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化“放管服”等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办理时限、提升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支持制造业发展财政扶持激励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三)强化要素保障。以“产业项目建设年”、“星期六会商”机制为抓手,全力破解项目建设要素制约。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推动园区基础设施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落地见效。通过“柔性化”引进、职业教育定向培养等举措,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干部队伍。定期对各部门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情况进行调度、通报、督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附件:1.太和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2.乡镇园区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产业情况表

 

 

 

 

 

 

 

附件1

                     太和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长: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

               陈建华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朱启峰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员:李永军  县政协副主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杨允会  县政协副主席、县科技局局长

   县委办公室主任

龚雪松  县政府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县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

孙琪琛  县发改委主任

   县经信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张小磊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高铜涛  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

苗玉勇  县住建局局长

陈治华  县商务局局长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县统计局局长

   县数据资源局局长

陈  旭  县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负责日常工作,裴育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乡镇园区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产业情况表

 

乡镇(园区)

主导产业

备注

经济开发区

现代医药

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

 

城关工业园

 

工业滤布

省级筛网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肖口工业园

绿色新能源

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基地

马集工业聚集区

发艺文化

省级毛发制品产业集群专业镇(马集发艺特色小镇)

税镇工业聚集区

绿色建材


皮条孙工业聚集区

绳网加工

省级绳网产业集群专业镇

李兴镇、宫集镇

中药材加工

省级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专业镇(李兴)

赵集乡

船舶制造、船舶配套

临港经济产业园

倪邱镇、坟台镇

农产品加工


高庙镇、五星镇

林产品加工


 

中共太和县委办公室                      2022年9月 30日印发

 


政策咨询

  •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