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向大会报告太和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县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发挥财政职能,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1282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5157万元,上划中央收入78089万元,出口货物退增值税19581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05088万元。
财政公共预算执行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5157万元,加上级转移支付收入52652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55004万元、调入资金70000万元、上年结转1839万元,收入类合计86852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05088万元,加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45360万元、上解支出15621万元、结转下年2452万元,支出类合计868521万元。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16055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212718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9984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907万元、 调入资金86000万元、上年结转1613万元,收入类合计41441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48848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255454万元,债券资金支出46600万元),加债务还本支出58735万元、结转下年6836万元,支出类合计414419万元。
上述预算执行数字在决算编制汇总后,会有部分变化,最终结果将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并按规定公开。
(三)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聚焦资源统筹,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千方百计汇集财力。建立“月初商计划、月中有调度、月底汇结果”增收保障机制,全力组织收入匹配经济发展和减税降费预期。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2亿元,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二位;政府性基金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24.60%;上级转移支付收入52.65亿元;新增政府债券5.76亿元。盘活用好存量资金资产。健全结余结转资金与预算安排结合机制,盘活存量资金0.40亿元;出台《太和县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清查全县220家单位的国有资产资源,有效盘活并高效使用,盘活资产资源0.32亿元。
2.聚焦优化结构,着力保障重点领域。强化财政资金运行管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51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4.88亿元。“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42.39亿元,财政运行稳定正常,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三保”底线兜牢兜实。支持实施科技创新。安排财政科技资金0.31亿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4111”五年行动计划,激发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争取上级专项资金0.90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4.66亿元,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县职教园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支持新冠疫情防控。安排各类疫情防控资金4.49亿元,有力保障核酸检测、物资采购、隔离点建设等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支持乡村振兴实施。统筹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4.15亿元,出台《关于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确保投入保障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支持多种粮种好粮。统筹各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74亿元,支持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1.07亿元,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2.09亿元,坚决扛起粮食生产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安全。支持文明城市创建。投入资金3.06亿元,大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统筹安排专项资金0.79亿元,用于1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环境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支持绿色转型发展。拨付节能环保资金1.16亿元,支持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聚焦人民至上,有力有效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类支出68.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较去年同期提高8.96%。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拨付资金0.80亿元,支持老年助餐、安心托幼、便民停车、快乐健身、放心家政等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真正把民生“关键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事”。办好省定20项民生实事。拨付资金26.87亿元,支持养老、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真正做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实施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拨付资金2.96亿元,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警务下沉安民利民、城乡居民饮水提质等事关百姓切实利益的实事,真正把每一件实事好事办在人民的心坎上,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
4.聚焦政策落实,稳步推动经济发展。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15.19亿元,充分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系统集成财政金融政策。兑现政策奖补资金3.43亿元;为57家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3.68亿元;为15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4.07亿元;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446户16.40亿元;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439户4.84亿元;阜阳金服平台用户注册12951家,授信628笔70.80亿元,放贷594笔58.40亿元;金融顾问走访企业2303余次,服务企业124家,解决融资需求5.80亿元;优化供给结构,补齐产业短板,有效解决产业发展难题,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跟进上市企业培育。重点辅导贝克药业科创板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51家,上市培育企业6家,申报后备企业30家,夯实企业上市培育梯队,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推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破茧成蝶”。积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太和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2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拓展太和医药产业链,实现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项目产业化集聚。
5.聚焦安全发展,筑牢风险防范底线。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全年偿还政府债务本金10.41亿元,偿付利息4.45亿元,到期政府债务本息按时偿付;全年发行债券15.48亿元,促进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全年申报入库项目8个,申报债券资金需求23.88亿元,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实行“穿透式”动态监管,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宣传教育和陈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妥善化解信访矛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净化金融环境。严肃财经纪律。开展乡镇财政财务互审、乡镇财政资金暨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会计监督检查,推动内控建设,加强财务管理,坚决守住财经风险底线。
6.聚焦深化改革,优化提升财政效能。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突出“保重点、破基数、促统筹、提绩效”,切实提升2023年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财务管理等紧密结合,预算管理系统集成、协调高效,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纳入公开范围,全县56家一级预算单位和31个乡镇主动亮家底、晒账本。提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修订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和工作规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体系逐步健全,加强绩效目标源头管理,绩效目标编制质量明显提升,扎实开展部门绩效自评,财政绩效评价质量不断提升,坚持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绩效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中央转移支付直达资金扩大到34项25.31亿元,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积极推动乡镇财政高质量发展。按照推动乡镇财政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单位双浮镇财政所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为全面推动乡镇财政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顺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太和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推进太和国投集团、太和供水集团等县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政府采购节本增效。积极做好政府采购“徽采云”平台监管系统、电子卖场系统推广应用,政府采购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支出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较大;零基预算理念不够深入,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部门绩效自评不客观,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财经秩序需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研判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做好2023年的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部署,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综合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为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太和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一)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按照国家和省市财政收支政策以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2023年财政预算拟安排如下: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914万元(较上年增长5%),加上级转移支付收入43880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2248万元、调入资金20877万元、上年结转2452万元,收入类合计7303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0600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4058元、上解支出5642万元,支出类合计730300万元。
(二)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6004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150000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09517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11005万元、上年结转6836万元,收入类合计48336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70233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13129万元,支出类合计483362万元。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1.注重加力提效,落实落细积极财政政策。继续执行好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深入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税负影响,持续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做好项目储备,用足专项债务限额,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实施支出进度通报预警机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各类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续贷过桥、产业基金、无还本续贷、税融通等财政金融工具,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2.坚持增收节支,增强财政支持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收入调度分析机制,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大力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任务。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落实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统筹更多资金用于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持续支持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支持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和美乡村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及时帮扶失业人员和低保对象、临时遇困人员等,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通过社保补贴、创业贷款等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落实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民生工作,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4.持续高压监管,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当好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守护者”,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保持财政平稳运行。强化财政运行监测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风险隐患。加强财政支出政策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防止过高承诺、过度保障。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秩序,严格财会监督,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5.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聚焦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最大程度争取改革利益,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拓展改革领域,提升改革效能,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运行,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各位代表,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建议,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推动现代化美好太和建设作出新的财政贡献!
名词解释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传统的财政分配一直采用“基数法”,即在分配各部门的支出指标时,按照基数加增长系数的原则,在基期年(即上一年)的支出基数上简单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零基法”则主要根据各部门履行的职责、发展目标和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使用额度,不以基数作为预算分配的主要依据,一切从“零”开始。与“基数法”相比,“零基法”摆脱原有预算基数和不合理既成事实的束缚,在预算分配的公正、公平、合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点。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和要求,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管理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主要包括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为平衡地区间基本财力,对有财力缺口的下级政府,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并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的补助,支付主要是指上级对有财力缺口的县级政府(主要是财力困难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专项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或地方政府的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用于办理特定事项的补助,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直达资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将新增的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工作部署,财政部研究建立“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按照预算单独下达、资金直接支付等管理要求,以直达资金台账为基础,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为支撑,加强对直达资金预算分解下达、资金支付、惠企利民补贴发放情况的监督,促进资金落实到位、规范使用。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再融资债券。是为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而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即“借新还旧”债券。
政府性融资担保。是指主要为满足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领域的融资需求,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以及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以信用担保为主并履行担保责任。
续贷过桥资金。是指为缓解企业因贷款到期发生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依法成立的企业在办理续贷业务时发生的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政银担。是指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包括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税融通。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税定贷,以票提信,免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问题。